中文 | English

数智化赋能 突破桥梁附件行业瓶颈——湖南建投交通国合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案例分享

时间:2025-07-10 09:40:47

编者按

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2023年以来,集团坚决贯彻上级要求,聚焦“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开辟新赛道、催生新产业、创建新模式、开创新境界,收获丰硕的改革创新成果,推动集团内涵集约式高质量发展。

在集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集团及所属各子(分)公司立足实际,聚焦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科技创新自立自强、重点领域支撑、国有资本配置效率提升、现代公司治理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健全、党建引领保障等领域,积极探索实践,形成一批具有典型性、示范性和推广性的改革创新案例。这些成果既是各子(分)公司锐意进取拼搏业绩的彰显,更是集团深化改革创新实践的典范。

立足新起点新征程,湖南建投将以更高站位、更强担当、更优规划,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培育新质生产力,打造建设投资产业链“链主”,努力朝着“世界一流建设投资企业”战略目标奋进。

本期专题报道湖南交通国际经济工程合作有限公司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创新做法,旨在总结改革经验、推广典型案例,为集团及所属各子(分)公司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数智化赋能 突破桥梁附件行业瓶颈

——湖南建投交通国合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案例分享

湖南国合桥梁附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合桥梁”)系湖南交通国际经济工程合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交通国合”)全资子公司,成立于1998年,位于湖南省长沙县安沙镇,主要从事桥梁伸缩缝的生产、施工及贸易。结合发展需要,交通国合提出了建设数智化桥梁附件制造基地的方案,国合桥梁建成了国内首条全自动化、数字化、信息化的桥梁伸缩缝生产线,解决了传统设备导致产能不高、产品质量稳定性差、部分桥梁附件使用期不长等问题,大幅提升了产量和性能,也为企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加速打造国际一流的桥梁伸缩缝品牌。

从传统到智能,数智化生产线引领行业变革。建设国内首条代表一流生产水平的全自动化桥梁伸缩缝生产线,该生产线包括智能加工工位、智能焊接工位、智能总装工位等,实现了从零部件生产到成品总装的全流程数字化管控。通过引入激光切割机器人、自动焊接机器人、数控钢筋加工设备及智能总装线等先进装备,年产能从5000延米提升至60000延米,跃居行业领先水平。焊接合格率从80%-90%提升至100%,切割精度从±1.5mm提升至±0.025mm,产品质量显著提升。

从优化到卓越,数字化工具助力流程改造。通过对车间内各种物流与非物流关系进行分析,优化了车间布局,提高了物料流转效率。以“感知-分析-决策-执行”的闭环控制生产工艺的智能化,针对高精度加工要求,通过传感器采集多种反映加工工况以及机床状态信号,实时监测生产过程,确保每个工序的高精度和高效率。建立了产品三维数据库,实现了生产数据的互联互通。

从人工到自动,实现管理模式新的突破。通过应用智能工位,将桥梁伸缩缝制造过程中获取的知识经验进行整理、分类和存储,同时将生产过程的数据、参数标准固化下来,转化为数字资产,将管理流程、制度、工具等集成到统一的数字化平台,实现了企业内部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通过智能安全生产管控模块,各生产工位具备自动感知与监测预警能力,织密了安全生产防护网。人工成本在实施智能制造后降幅达37.14%。

从灰色到绿色,打造低碳制造新标杆。通过引入高效环保设备,采用“有机气体吸附+催化燃烧”工艺,可有效处理苯、甲苯、二甲苯、二氧化碳、二甘醇等有害废气,实现了生产零污染排放。并采用集中供气系统,提高供气安全性,有效降低损耗,在减污降碳的同时加大了资源综合利用率。单位综合碳排放量较采用环保设备前大幅降低23.77%。

建设数智化桥梁附件制造基地是交通国合推进其桥梁附件制造业务转型升级的重要探索。该基地建设实践解决了桥梁附件行业面临的诸多共性问题,为桥梁附件行业数智化改造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技术攻坚是破局关键。聚焦行业“卡脖子”环节,以数智化生产线为核心可以突破传统工艺壁垒,通过“设备换芯+生产换线+管理换脑”可以实现传统制造业跨越式升级。

绿色转型是必然选择。通过工艺革新同步实现减污降碳与成本优化,验证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发展逻辑,为制造行业绿色化提供实践样本。

模式创新是推广基础。该基地建设实践具有首创效应,为桥梁附件行业探索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智能化转型路径,为传统制造业的数智化升级提供了有益借鉴。

Copyright © www.hncig.cn All Rights Reserved 湖南建设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湘ICP备2023000650号  湘公网安备43010302000417号 

公众号